「市州党报关注」产销“内循环”“麦”出新步伐——赫章县六曲河镇小麦产业发展见闻|全球快看点

来源:天眼新闻 时间:2023-07-03 21:56:28

五月刈麦忙,六月面飘香。

刚刚收获了新麦,朱家菊夫妇便迫不及待地拉着晒干的麦子来到镇上的面条加工厂。通过磨粉、和面、压片、出面等工序,如银丝般的面条便垂悬在室内的晾晒区。

看着这些麦香浓郁的面条,朱家菊心里乐开了花,一季的辛劳也在此时得到了最好的回报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我家今年种了10多亩小麦,收获麦子2000多公斤。一般情况下50公斤麦子可以出35公斤面条,擀好的面条除了自家留着吃,也会卖一些,一季下来毛收入1.6万元左右。”朱家菊笑着说。

朱家菊所在的赫章县六曲河镇大田村,土地肥沃、气候适宜,是赫章县的小麦主产区,村民种植小麦的传统延续了几代人。

近年来,该镇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小麦精细化种植和精深加工,在捂实“粮袋子”的同时,不断充盈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兴村富民的新路子。

良种良法重管护  小麦产量创新高

每年进入五月,大田村的小麦成熟,微风吹过,麦浪滚滚。

从种到收,从一粒冬小麦到绿油油的青苗,再到沉甸甸的金黄麦穗,这样的“变身”要经过240多天的漫长等待。

受地形所限,无法使用大型农机收割。小麦成熟时,为确保在短时间内颗粒归仓,全村在家的男女老少齐上阵,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。收割后的麦子铺满一个个农家小院。

产业要想发展好,做好引导是关键。去年秋冬种期间,该镇积极谋划主导产业,引导群众除留下部分田地种植马铃薯、玉米等作物外,其余1.1万亩适合种植的土地全部种植小麦。

“小麦在我们这里种植历史悠久,通过不断试验选出的几个品种也比较好。加之这些年小麦的价格连年走高,所以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很高,把小麦作为主导产业非常适宜。”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孙勰说。

在小麦种植过程中,当地群众不断总结经验,不但在品种选择上下功夫,更在种植方式上求突破,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,增加其他方面的收入。

“下面的这块地是我今年种的,选择的是雅安早小麦品种,产量确实比其他品种的高,而且小麦的下面还种有魔芋,收割了小麦后把麦桩拔来盖在魔芋上,可以保温保墒。”大田村堰沟组村民高家荣指着自家刚收完麦子的土地说。

麦子地里除了种魔芋,群众还在农技人员指导下,采取套种黄豆、玉米、冰粉籽等方式,提高亩产的综合效益。

有了群众种植方式方法的创新,有了省、市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,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了早期的病虫害,实施了化肥农药的减施行动,再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,为小麦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。

在2023年贵州省级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中,该镇种植的高产小麦喜创佳绩。

经过专家对该镇1亩以上小面积超高产示范田的小麦进行临田测产,该镇1亩方净作小麦测产折干亩产为450.17公斤,突破了贵州省级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小麦亩产400公斤的指标,同时刷新了毕节市小麦小面积高产纪录。

完善延长产业链  鼓起群众“钱袋子”

在六曲河镇,小麦种植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伴随着小麦产业兴起的还有全镇大大小小30多家面条加工作坊。

大面积的小麦种植,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,还带动了小麦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。很多群众依据自身条件,先后办起了面条加工厂,从小麦产业链中获得更加丰厚的收入。

继先面条加工厂就是该镇诸多小麦加工作坊中的一家,凭借良好的口碑和自动化的设备,现在越做越大,注册成为小微企业,年收入60余万元。

走进该加工厂,只见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,麦粒从磨粉开始到包装完成,整套工序一气呵成。

“我家从事面条加工10多年了,每公斤麦子收1.2元加工费。用我们本地麦子加工的面条很俏市,每公斤最低都要卖16元,在县城的各个商店、超市及网上都有售卖。”加工厂负责人刘继先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。

除了当地群众自己加工,还有不少专门从外地慕名而来购买麦子做面条的客人。家住赫章县城的李龙瞅准新麦收获时节,专门从农户家中购买了500多公斤麦子制作面条。“吃惯了六曲河的面条,每年都会来做一些,包装好放冰箱里可以吃一整年。”李龙说。

逐年火热的小麦产业,也吸引不少群众返乡创业。该镇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、致富带头人等发展小麦精深加工,促进群众持续增收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。

村民陈祥富之前种过小麦,也加工过面条,但由于规模和市场有限,效益平平,他曾一度选择外出务工。后来,随着该镇大力发展小麦种植,面条加工在当地有了充足的原料供应,知名度也不断攀升,他选择在家继续从事“老本行”。

2017年,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陈祥富整合资金50万余元,在老场坝社区建起加工厂,做起了传统面条加工。“目前,我们厂每年能加工10多万公斤面条,除为周边群众代加工外,其余的主要销往贵阳、黔东南、六盘水等地,每年纯收入30万元左右。”陈祥富说。

如今,该镇小麦种植、生产加工、线上线下销售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六曲河面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,依托优势产业,当地群众的“钱袋子”也越来越鼓。

做大做强富民业  乡村振兴动力足

一路走来,收获的图景铺展在广袤大地,收获的喜悦挂在一张张笑脸上。

当了一辈子农民,看着麦子的价格从三四元每公斤,涨到现在的10元每公斤,大田村农户邓书义种植了25亩小麦。“过去农民种地求温饱,现在种地有奔头!”邓书义感慨地说。

邓书义说,小麦收割后,除自家留用部分,其余的麦子都被面条加工作坊和不种地的群众抢购一空,很多外地想来买麦子的顾客都很难买到。

“我们镇的小麦基本上不会进入市场,大多是就地加工成面条出售。目前,全镇稳定种植小麦1万亩,年产小麦200万公斤。全镇拥有面条加工厂33家,产品转化率达95%,产值2000万元以上,初步实现粮食安全和助农增收的双重目标。”该镇党委副书记甘祖红说。

目前,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,该镇已经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雅安早、黔麦22号、阿波麦等优良小麦品种,在全镇适宜的区域广泛种植。此外,面条加工行业也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。

甘祖红表示,下一步,该镇将以粮食安全为前提,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,以农户增收为目标,高质量发展好小麦产业,继续在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各个环节进行拓展,努力把小麦和面条产业做大做强、做出亮点,助农增产增收。

六曲河镇小麦产业的成功,是赫章县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,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赫章县始终坚持“三农”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,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,以产业链、价值链、供应链“三链同构”,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、促进农民增收,一幅“粮食稳、农业兴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展。

来源《毕节日报》

编辑 莫欣欣

二审 杨红

三审 李玲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zuoji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

邮箱 : 85 18 07 48 3@qq.com